如何寫好教學設計(教案)
做好相關備課以后,最后會形成一個書面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教案)。如何寫好教學設計呢?教學設計的撰寫主要把以上部分的內容轉化成書面文字,一般主要包括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型、教學方法與手段、課時分配、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方面。其中,教學進程或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
一、設計理念
簡要說明本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和設計特色。設計理念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科課程標準中的指導思想、教學要求、教學建議等;二是教育學、心理學中的教學原則、原理、要求和方法,名家名言等。這是確定教學日標、重點、難點、教學結構以及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師領會選擇、組織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學開展的實踐活動,是進行教學設訓1的前提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分析該教學內容的組成成分、特點及其作用。
(2)分析該教學內容y前后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3)分析課程標準對該教學內容的相關要求。
三、學情分析
研究分析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利于教師比較恰當地確定課堂教學活動的起點,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學情分析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起點能力分析
起點能力是指學習者對進行特定的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內容的認識和態度。分析學生的起點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的智力發展水平,現有的知識基礎和知識準備,學習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個體的認知結構和學習方式特點。
(2)學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是指對學生個體的學習產生影響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態度、學習風格、意志品質,家庭背景、生活經驗的特點,師生、生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等。
四、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設定要注重完整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要依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充分體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要盡量用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行為語言進行描述,便于落實和檢查。要讓學生把握教學內容,必須突出重點。還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找出難點,化解難點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確定教學目的要求后,恰當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學設計要呈現本教學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所運用的教具、學具、媒體等。
課堂教學尤其是中小學課堂宜選用幾種不同教法結合使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可增強教學效果。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鞏固某一概念和原理,或促進學生形成某種技能、技巧,教學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教學媒體,如實物、標本、模型、卡片、掛圖、幻燈、錄像、錄音、課件等。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的需要,合理選擇運用,并要清楚、詳細寫入教學設計中。
六、課型與課時分配
不同的課型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特點,教學結構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因此教學設計必須明確課型。根據知識掌握的階段,大致包括以下四種不同的中小學課型。
(1)新授課,即以知識的理解為主要目標的課,這類課在中小學所占的比例最大。
(2)復習課,即以知識的鞏固為主要目標的課。這類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
(3)練習課,即以促進知識的遷移為主要目標的課。這類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
(4)檢測課,即以知識的應用或檢測為主要目標的課。這類課一般是在一個大的教學單元之后或期中、期末進行。
教學設計中還必須根據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結構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對課題提出合理的課時分配和安排。如果該教學內容需要2課時或2課時以上,則還需就每課時的教學要點做出相關陳述。
七、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也稱課堂教學結構,這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我國當前流行的課堂教學結構,一般分五個環節。即組織上課、引入新課、講授新課、知識應用、布置作業。
(1)組織上課
其主要任務是穩定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上課做好心理上和學習用具方面的準備,積極自覺地進入學習情境。
(2)引入新課
通過復習、鞏固已學過的內容,有目的地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為接受新知識做好準備,進而引入新課,設法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和動機。
(3)講授新課
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目的在于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和發展新能力。
(4)知識應用
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新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師往往采用提問、復述、當堂練習等方式,檢查學生理解、掌握的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鞏固和消化所學新教材,為獨立作業和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5)布置作業
目的在于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間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設計作業時,要求應明確具體,內容要具有典型代表性,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思考與練習,必做題與選做題,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相結合。
上述五個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但并非所有的教學都必須經過這五個環節。教師設計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教學內容等而參考選用。撰寫教學設計時,要按照各個教學環節具體說明教師指導活動、學生學習活動及師生交互活動,包括每一環節的時間估算。有的還寫出安排依據或設計意圖。
八、板書設計與教學反思
板書的種類很多,從語言運用來分,有提綱式、詞語式;從表現形式來分,有文字式、表格式,圖畫式;從內容來分,有單項式、綜合式等。不同的板書有不同的作用,但是不管采用何種形式的板書,都應體現教學的目標和花容,展現知識的系統性,要具有啟發性、簡潔性,布局合理、優美規范。教學設計中要呈現完整的板書設計,還可簡明地闡釋板書設計的依據與意圖。
如果是已經實施的教學方案,還需要增加“教學反思”部分,即對本設計教學效果的分析和反思。